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中医科普

健康教育

中医科普

用艾灸化解清明节哀和怨的情绪

发布时间:2018-04-12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后人读这首诗的时候,也会有哀思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哀的情绪过度对身心无益。下面来跟大家谈谈,如何认识、化解哀和怨。

  第一:清明节,节哀顺变才是理性健康的心态和作为!

  清明节是人们踏青扫墓,追忆怀念逝去的亲友,寄托哀思的时候。国家恢复传统,把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也正是顺应、恢复了这个优良的传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在缅怀死者的时候,正常人难免会产生哀伤、悲痛的情感。只要这种情感能得到正常的表达和流露,很快就会平复,不至于“悲哀动中”而伤及脏腑。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人悲哀过度,长期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并且还会感染影响其他的人。

  所谓哀,就是欲爱而不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自然规律面前,人是软弱无力的,谁能扭转乾坤起死回生呢?如果非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能徒然耗伤自己的心气心血,直到心如死灰。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指的就是这种状态。所以节哀顺变才是理性健康的心态和作为。

  第二:艾灸释放出的如同母爱般的温暖和气味,能够温补鼓舞人的气血!

  对于总是处于“哀”状态的人,他们需要的是被关爱、被治疗。中医所用的艾灸疗法,最适合这种哀伤、哀痛、悲哀的人。艾灸释放出的如同母爱般的温暖和气味,能够温补、鼓舞人的气血,远比其他治疗的效果要好。“灸”的上面是久,意思就是长久的溫暖才能透达人的内心。怨就是在所愿不得、所欲不遂以后出现的失望、不满情绪。把这种不满情绪表达出来就是责怪、谴责、抱怨、埋怨。长期不满的积累称为积怨。

  中国古代诗词有一派被称为闺怨诗,都是描写和抒发居家妇女情欲得不到满足的感情和情绪,代表作就是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中说得也很明白,为了让丈夫外出博取功名,导致自己在春日中落寞孤单。

  第三:心愿的“愿”说白了是人的理想,把期望值降下来,失望就少一些,怨也就无从谈起了!

  怨的反义词是恩,也就是别人做了充分满足自己心愿的事。心愿的愿说白了是人的理想,而理想能否变成现实,又取决于很多条件。心愿是因,客观条件具备是缘,因缘结合才会有果。可惜很多人都在真诚地发心许愿,却不去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去结缘。更何况客观规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不称心、不如意的事情常常会发生,等不如意的结果出现了,有怨天尤人的,也有自怨自艾的。

  人生天地间,被父母抚养成人以后就当独立自主、自食其力,能从精神、物质上满足自己的需要,对别人的帮助应该本着有则更好、没有也无妨的态度,这样期望值降下来,失望就少一些,怨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黄帝内经》推崇的境界就是“以恬淡为务,以自得为功”。恬淡就是心平气和,不是欲火焚身;自得就是能自我满足。这样对别人的压迫、强求也会少一些,无论亲人、朋友、同事与你相处也就轻松舒服一些。

  第四:化解怨的方法就是:应该降格以求,不要过于攀比,贪婪为好!

  人是群居社会性的动物,注定要与别人发生各种关系,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有所付出就有所期待,有需求,也就会有不满。善于调节这种关系,就能化解怨恨,走向圆满。从中医诊断来讲,怨和哀一样都是虚证,应当用补法。急则治标的话,化解怨的方法就是去尽量满足人的欲望,虚则补之。但是有的怨是源于心火、欲火过亢,与现实反差过大,从缓则治本考虑,还是应该降格以求,不要过于攀比、贪婪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