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app官网入口登录
区中医院眼耳鼻喉科:患上“干眼症”别害怕,8个治疗方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干眼,也称眼干燥症或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类以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为核心特征的慢性多因素疾病,可伴有泪液渗透性增加、神经性眼痛、眼表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及视功能障碍。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眼部刺激 (如眼红、眼部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视力下降、频繁眨眼和睑板腺淤积阻塞。由于受到环境的复杂变化、生活习惯的不规律、视觉终端的普及、药物的频繁使用和副作用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干眼成为易复发、难诊断、难根治的慢性疾病,逐渐吸引了眼科医师们的关注。
通常泪液不足、泪膜稳定性变差、局部炎症反应、眼部手术后损伤、神经功能异常、激素水平急剧变化、视功能障碍疲劳、环境因素等诱因皆可加重干眼的症状。所以干眼的治疗以解除诱因为主,缓解症状为辅。
易发干眼症人群包括:手机电脑族、眼部手术后、绝经期妇女、油性皮肤者、焦虑抑郁和睡眠困难者、生活不规律熬夜者、驾驶员、吸烟者、隐形眼镜佩戴者、中老年结膜松弛者、全身疾病者(如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目前,干眼的治疗多从保持眼表面湿润、抗炎等方面入手,使用针对病因的滴眼液点眼等治疗,此种方法短时间内有利于改善眼部症状,但存在持续时间短,药物依赖性高,长期用药影响泪膜稳定性等不足,对于伴随有全身症状和体征的患者作用有限。中医角度治疗干眼症,认为应该从清热、散瘀、通络、补液、养阴角度入手,改善干眼症患者眼部干涩、内燥、不适感。眼耳鼻喉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择基础西药治疗+其他方案综合治疗。
01西医西药治疗:
玻璃酸钠滴眼液、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眼膏、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等滋润眼球,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普拉洛芬或激素类如氟米龙、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等抗炎治疗,环孢素滴眼液抗炎促泌,地夸磷索钠促进结膜杯细胞分泌等药物治疗。
02中药熏蒸、热敷:
中药熏蒸和热敷是缓解眼睛干涩、疲劳的有效方法。可用桑叶5克、菊花5克、蒲公英5g、薄荷5g、淡竹叶5g等药,清水煮沸或开水浸泡,晾至45-55℃利用热气蒸腾上熏眼部,还可以将干净毛巾浸入药液拧干后放在闭着的眼睛上(温度以皮肤能承受为度)。这样可以刺激泪腺分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减轻干涩、疲劳等不适症状。此外,熏蒸和热敷具有物理湿热敷及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能发散外邪、养阴和荣、调畅气血、疏通经络。频率:每天1-2次(如有炎症,须遵医嘱)。同时热敷熏蒸为物理治疗,可以让睑板腺开口更为通畅,使得睑板腺分泌的油脂得以顺利流出改善泪膜动力及稳定性。可作为自我眼部保健的最佳办法,操作简单、方便且有效。
03中药内服、代茶饮:
辩证使用中药内服、代茶饮。中医学将干眼称之为“白涩症”“神水将枯”等,认为邪热伏隐、阴虚津亏、燥伤津液、湿热血瘀、肝肾不足是该病发病的病机,故因对应辩证清热祛风、滋阴润燥、育阴明目、清热利湿活血、补肝肾明目、滋阴养血等对症施治,干眼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根据患者全身状况中医辨证治疗往往会有较好的效果,对增加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泪膜稳定性,缓解干眼症状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代茶饮时可以使用药物的热汽行眼部熏蒸(上同)
04眼部雾化:
超声雾化可通过改变药液表面张力 ,将药液震荡成细微的雾滴,使药物以微粒的形式能直接作用在泪膜及角结膜缓解眼部瘙痒、干涩、红肿、充血、眼痛等症状。中药雾化熏洗技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借用中药热力及药理作用熏蒸患处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功效。
05手指点穴及自我穴位按摩
眼部穴位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加脸板腺分泌物的排出,缓解干眼症状。干眼症常选用攒竹穴、鱼腰穴、阳白穴、丝竹空穴、承泣、四白、翳风等穴位进行按摩。可结合睑板腺按摩及睑缘清洁配合治疗疏通睑板腺(如图所示)。
同时可于家庭行自我按摩保健:第一步将清洁的双手搓热,将手掌轻轻地敷在眼睛上30秒,再轻轻向下向外刮擦上下眼睑,同时进行深而缓的呼吸,有助于消除眼睛疲劳。第二步用食指分别顺时针按揉上述眼周穴位,边按边揉,做小圆圈运动,每穴15秒,放松3秒再进行按揉,重复3次。按摩穴位要注意选穴准确,力度适中,局部有酸胀感为宜,以达到良好效果。第三步眨眼100次,通过眨眼收缩眼轮匝肌挤压睑板腺以起到疏通睑板腺改善睑板腺开口堵塞(如图所示)的功效,提高泪液油脂含量减少泪液蒸发。
06耳穴压丸
耳穴压丸是采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的反应,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目的。根据中医药辨证论治对耳部特定穴位进行相应的刺激,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的作用,取穴包括皮质下、屏间前、屏间后、目、神门、脾、肾、肝、内分泌,其中,神门属是手少阴心经,能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皮质下为经验取穴,用其镇静安神之功;屏间前、屏间后为患病部位取穴,有调畅眼部筋脉、清肝明目的作用;目穴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具有消炎止痛、通窍开目、调节视神经等作用;脾、肾、肝穴为脏腑辨证取穴,取其滋补肝肾、运气行血的作用;内分泌为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取其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功效。且现代解剖学显示,耳廓周围神经、血管分布丰富,躯体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等均在耳廓相互吻合、重叠,形成神经丛。且有研究指出,耳穴贴压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能调节身体机能,疏通眼部经络,促进眼部血运,从而改善干涩症状。
07皮内针疗法:
皮内针疗法又称为揿钉型皮内针、埋针法,是指将特定针具刺入表皮较浅部位的一类针法,通过给皮部以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不断地促进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起到疏通经络、促进代谢、祛除病邪作用。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眼干、眼涩、视物模糊、眼痛等症状。
08雷火灸
雷火灸是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力及药性,促进和调节局部的代谢和内分泌,增加血液循环,并通过产生的红外线辐射力、药力及物理热效应对经络和腧穴的循经感传达实现温通和刺激达到活血通络、消炎镇痛等功效。能够改善干眼患者的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及缓解干眼症状。